4月9日-11日,我国发生了大范围的沙尘天气。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,此次沙尘天气主要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和我国内蒙古中西部地区,影响范围较大,强度较强,截至11日8时,主要影响了15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902个县(市、区、旗),面积约229万平方公里,人口约4.09亿人。
本次沙尘天气期间,内蒙古、宁夏、陕西北部、山西北部、河北北部、黑龙江南部、吉林、辽宁中北部、新疆南疆盆地、北京等地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,内蒙古锡林郭勒、乌兰察布、呼和浩特、包头、巴彦淖尔、阿拉善,河北张家口、北京等局地出现沙尘暴或强沙尘暴。
4月10日21时,沙尘开始影响北京大部地区,阵风达到7—9级,西部山区局地阵风达10级,沙尘输送逐步加强,沙尘浓度明显升高,达1384微克/立方米,大部地区能见度小于1000米,局地能见度不足500米。预计午后,北京能见度逐渐转好,沙尘影响逐渐减弱。
据国家林草局介绍,此次发生沙尘天气的主要成因有:一是我国冷空气活动仍处在活跃期,蒙古气旋和地面冷锋产生的风力较大,为沙尘天气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;二是前期气温回升较快,不稳定的空气状态为起沙提供了热力条件;三是前期蒙古国和我国沙尘源区降水偏少,土壤墒情偏差,加之目前植被尚未返青,地表裸露,不利于抑制沙尘天气发生。
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:沙尘无需根治
4月11日上午,中国气象局就“沙尘”主题召开线上通气会。
关于沙尘天气能否根治的问题,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桂海林在会上表示,关于根治沙尘天气这个问题,实际上应该关注一下国家对沙尘的治理,对于一些本来就降水稀少的气候区,现在防沙治沙采取的是科学态度,也就是对这些地区宜沙则沙,主要是防止它的沙地扩大化。
也就是说,在降水稀少的气候区,不利于植被生长,配上大风气旋等一些特殊的天气系统,沙尘出现是一个必然的天气现象,所以说沙尘并不是需要根治的一个天气。
“沙尘天气除了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之外,实际上对于整个全球的生态系统,还是会存在一些有利的地方。”桂海林说。
五问今年来第8次沙尘天气
一、本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有多大?
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桂海林介绍,截至今天7时,本次沙尘天气过程已经影响到我国山东北部到河南北部一带,目前影响面积已经达到360万平方公里左右。今天白天,随着冷空气继续南下,沙尘还会被推进到江淮甚至江南的部分地区,预计最后影响范围可能达到390万到400万平方公里。
二、本次沙尘天气强度如何?还将持续多久?
4月9日以来,新疆南部及东部、内蒙古中部和西部、甘肃中西部、宁夏、陕西中北部、山西、河北、北京、天津、山东北部、河南北部、吉林中部、辽宁中北部等地先后出现沙尘天气,其中内蒙古呼和浩特、巴彦淖尔、阿拉善和山西大同、北京等地出现沙尘暴,内蒙古锡林郭勒、包头、乌兰察布和河北张家口等局地出现强沙尘暴。
今天,随着冷空气的东移南下,沙尘天气继续向南推进。环境监测显示,PM10浓度大值区整体向南部扩散,河南南部、山东南部等地PM10值浓度超过500微克/立方米。
预计今天午后,随着冷空气南下,沙尘天气还会影响到江苏、湖北甚至浙江北部一带,明天白天可能还有一些残余,但总体而言,今天夜间到明天就会基本减弱结束。
三、这次沙尘影响到了南方是否常见?
总体而言,这次沙尘天气的主要影响范围还是集中在长江以北地区,不过由于强度较强,加上高空偏北气流的输送作用,沙尘会被南下输送到浙江北部或者湖南北部一带,但是影响强度不大。
这种情况并不少见,今年3月以来的几次沙尘过程中,只要达到扬沙以上级别的过程,大部分都会波及到长江以北地区,像是3月9日至10日那次沙尘过程,就影响到了江苏和安徽两省。
四、今年以来沙尘天气偏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?
主要原因有两个,一是今年1月到3月,全国气温普遍偏高,加上整个北方地区降水偏少,裸露的地表面积较大,沙尘源充足;第二,今年以来的冷暖空气活动也比较频繁,北方地区大风天气增多,有利于沙尘输送。
五、未来是否还会有大范围沙尘天气影响?
根据预报,4月13日至16日,我国西北和华北等地仍多沙尘天气,其中13日夜间至14日,沙尘天气可能再次影响到京津冀等地,公众需关注临近预报。
气象部门提醒,未来一周北方地区多大风沙尘天气,华北、黄淮和东北等地需关注沙尘低能见度影响交通出行,做好交通安全疏导和管理;同时关注高浓度沙尘颗粒物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的健康风险;受大风等因素影响,内蒙古东部、河北北部、北京北部、黑龙江中部、吉林中部、辽宁北部等地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较高,建议各地强化野外火源管理,做好火灾风险隐患点的排查整治。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543321114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3705.com.cn/a/1936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