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南鳽(学名:Gorsachius magnificus)属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,被列为全世界30种最濒危鸟类之一。 因为极为罕见,海南鳽也被称为“世界上最神秘的鸟”。
海南鳽是中国特产的鸟类,没有亚种分化。 海南鳽体长为54-56厘米,雌鸟较小。 上体的羽毛为暗褐色,飞羽呈石板灰色,并具有绿色的金属光泽,翅膀上的覆羽为暗褐色,具有少许白色的斑点。
主要栖息于亚热带高山密林中的山沟河谷和其他有水域的地方。 海南鳽是夜行性鸟类,白天隐于密林中,夜晚活动,主要捕食溪流或水库中的小鱼。 一般在天黑前后(19:15-19:35)飞出去觅食,早晨天刚亮时(4:50-5:15)回树上休息,除了育雏期,一般中途不回来,而是整夜在外觅食。
大部分观察到的海南鸟,都是一只飞过,还未见过两只一起出外觅食的现象。 同一晚有时雌、雄鸟都会外出觅食,但不会同时出去和回巢,有3-5分钟的时间差。 它们的特征是不喜鸣叫。
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当天早上,惠东县自然生态保护促进会工作人员,在收集整理乌禽嶂的红外相机影像时,发现竟然拍摄到了“世界上最神秘的鸟”海南鳽活动的身影
在一段夜间监测视频中,一只大眼睛尖嘴巴的鸟在镜头前停留了几秒后,迈着悠闲的步伐离开了。
惠东县自然生态保护促进会副会长李成:“我们经过和专家确认,就是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海南鳽,每次都是从这里路过。这种鸟最早在海南发现,在我们整个惠州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都是首次发现。”
海南鳽(jiān)
海南鳽是中国特产的鸟类,在海南为留鸟,在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浙江和安徽等地为夏候鸟或旅鸟,野外数量仅1000只左右,比大熊猫还要稀少,因此被列为全世界30种最濒危鸟类之一。
由于昼伏夜出、不喜群居、不喜鸣叫等习性,使得它极少被人观察到,因此也被称为“世界上最神秘的鸟”。
“因为这种鸟一般都是昼伏夜出,另外它首次出现是在六十年代的时候,才在世界上被发现,发现之后感觉又像消失了一样,到九十年代又被发现,如果不是有现代化红外相机拍摄的话,可能也很难见到它的真面目。”
近年来,惠东不断推进生态治理,强化珍稀动物保护,改善它们的生存栖息环境,使得珍稀动物“朋友圈”不断上新。
惠东县林业局工作人员陈育丹:“2022年惠东共记录到珍稀动物36种,与2021年相比,新增记录3种。”
原惠州市林科所所长、林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周纪刚:“说明我们这里的环境肯定是能够使它有所生存。如果是它的环境不好的话,连生存的地点都没有,肯定不会跑过来,所以我认为还是(珍稀动物)的生存环境有所改善。”
海南鳽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海南岛、云南西北部、西藏东南部等地区,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鸟类。海南鳽的数量非常稀少,据估计全球仅存约1000只左右。这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,如森林砍伐、水污染和栖息地破坏等,导致它们的栖息地逐渐减少和破坏。
此外,海南鸟的繁殖率也非常低,每年仅能繁殖一次,繁殖期一般在6-7月份,每次产卵数量为3-5枚,卵的颜色为淡黄色或淡绿色。由于海南鸟的繁殖率低和生存环境的恶化,它们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威胁。
为了保护海南鸟,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包括建立保护区、限制捕猎和禁止砍伐森林等。此外,一些动物保护组织也在积极开展保护工作,通过宣传教育、野生动物救援和科学研究等方式,提高公众对海南鸟的保护意识和参与度。
虽然海南鸟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威胁,但是通过全球保护和中国政府的积极保护措施,相信它们的数量会逐渐增加,生存环境也会逐渐得到改善。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543321114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3705.com.cn/a/1980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