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叫嗢怛罗曼怛里拏洲,这下边舍谛洲、遮末罗洲、筏罗遮末罗洲、提诃洲、毗提诃洲、矩拉婆洲、憍拉婆洲,这八小部洲”“天洁塔、地灵塔、吉祥塔、皆莲塔,这四座……”如此专业的介绍既不是来自导游也不是来自学者,而是出自一名颐和园保洁员之口。
这两天,一名颐和园保洁员为游客介绍颐和园四大部洲的“贯口”视频刷屏网络,不少网友称其是“最强扫地僧”,还有人开玩笑说“莫不是管理人员假扮的”。
10月8日,北京日报记者见到了这位保洁员张旭。
“我负责颐和园万寿山后山中部四大部洲附近的卫生,那天巡查看见几位游客拿着书看来看去,当时估计他们没看明白,我就过去纠正了一下。”张旭说,“我们平时除了做好保洁,也会做指路、咨询、讲解等延伸服务。我都没想到会火,其实这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。”
许多网友好奇:一名保洁员是怎样做到对颐和园建筑情况如数家珍、信手拈来的呢?
张旭告诉记者,自己父亲从事建筑行业,他从小耳濡目染对各种建筑感兴趣。而对古建筑的兴趣,则来自故宫。“第一次去故宫,看到故宫里宏伟的建筑,彩绘、斗拱、屋顶,都特别精美,一下就被打动了。”此后,这份喜爱就深深埋在了张旭的心里。
对张旭来说,来颐和园是一种特别的缘分,小时候的他来这里游玩,长大后的他成了这里的一员。张旭去年才到颐和园工作,但“每天早上一到这里,就总觉得自己融入到园子中来,觉得自己就是园子里的一颗石头”。
在业余时间里,张旭总会查阅各种书籍,从网上搜集各种资料,一点点进行研究对比,再到颐和园进行验证,“问题搞不明白都睡不好觉”。张旭空闲时,偶尔会帮游客介绍景点,“说出来的话要负责任,不能误导游客。”
视频中,张旭的讲解行云流水,被不少网友称赞。但张旭说,自己并非经常讲解,这次也是恰巧让游客拍下来了,主要是因为熟悉,只要认识的就能讲得出来。在颐和园,从古建筑到楹联、匾额,都是张旭的研究对象。张旭对记者说:“活到老、学到老,尤其来到颐和园更要学习颐和园,这样才不算白来。”
颐和园“最强扫地僧”,心有热爱成就平凡牛人
这是个美好的故事。张旭从事一个普通职业,又有着非同一般的热爱。也正因为热爱,让他每天琐碎的日常也变得丰富精彩。别人眼中枯燥的体力活,或许就是他与古建筑充满禅机与灵性的对话,这样的状态和心境让人羡慕。
而张旭之所以火了,也是因为这个故事戳中了作为旁观者的我们。平心而论,很多人大概和张旭一样,从事一个机械式重复的工作。平时挂在嘴边的词汇,是“忙”“卷”“累”“丧”……对生活提不起多少兴致,浸淫在一种负面的情绪漩涡里。
张旭显然提供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。再平凡普通的工作,也不妨碍我们用非功利化的热爱,让他变得有滋有味。就像张旭,哪怕他对颐和园再熟悉,但是成为专业的学者估计也很难。可这不要紧,热爱能够带来某种自足,让人不至于惶惶终日,这就足够了。这是张旭打动我们的地方,阅读这样的故事,让人充满力量,也让人归于平静。
而且,热爱也总能带来一些惊喜。张旭的讲解被偶然拍下,又突然成了热搜,这或许就是一例。其实除了张旭,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。
54岁的王计兵,一边送外卖一边写诗,被称为“外卖诗人”,已经出版了好几本诗集;国家图书馆也有一位图书管理员顾晓军,在图书馆自学了波斯语、印地语、阿拉伯语乃至小众的梵文、拉丁语、古希腊语,被拍进纪录片《但是还有书籍》;四川内江的一名环卫工人50岁开始学习书法,苦练12年,如今屡获奖项……
可见,热爱终究会让人生有所成就,带来种种意料之外的惊喜与可能。当然,所谓的成就和惊喜,也不只是暴得大名、成名成家这种“可视化”的成绩,我相信对于他们来说,真正的惊喜就是在阅读、练习之余,突然收获的灵光一闪,并从中感知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。
我也想到了苏轼的一句诗:“粗缯大布裹生涯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”前半句就是普通人的生活写照,平平无奇,“腹有诗书”却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充实而丰饶。当然,“腹有诗书”在现代的含义,并不只有书本阅读,它可以是我们任何一项热爱的兴趣,让我们心生澎湃也心有所归。
希望张旭们的故事,可以启迪每一个人:去寻找你的热爱,用热爱为自己的生活涂一抹亮色,添几许滋味,人间值得。
来源:澎湃新闻综合北京日报、网友评论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543321114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3705.com.cn/a/3503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