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部分省份现登革热散发病例 专家提示防蚊虫孳生
近期,我国云南、广东、浙江等部分南方省份出现登革热散发病例。疾控专家提示,倡导我国东南地区居民要积极清积水,减少伊蚊幼虫孳生,做好预防工作。
发热、肌肉痛、皮疹……这些症状有可能是感染了登革热。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张萌介绍,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。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,病毒会在蚊体内大量复制。伊蚊再叮咬其他健康人群时就会传播病毒,但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染。
根据中国疾控中心近期发布的登革热防控健康提示,登革热高发季节为夏秋季,8至11月份是发病高峰期。登革热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突起发热,有时可达39摄氏度;伴有明显疲乏、厌食、恶心;常伴较剧烈的头痛、眼眶痛、全身肌肉痛、骨关节痛;可伴面部、颈部、胸部潮红。如出现以上症状,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,并主动向大夫说明情况,避免延误病情及造成进一步传播。
如何做好预防?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蒋卫民表示,预防登革热应采用多种手段防止蚊虫孳生,做到两点很重要:一是防蚊灭蚊,二是清理积水。登革热流行期间,室内尽量避免种养水生植物。
关于登革热
这些你需要了解
• 什么是登革热?
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,由于会剧烈疼痛,又被称为“断骨热”。
• 登革热如何传播?
图源:“中国疾控动态”微信公众号
登革热是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,主要由“病人→伊蚊→其他人”的途径传播,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。
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,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经大约8-10天的增殖后,才可以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。我国人群普遍易感,感染后,潜伏期一般为1-14天,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(称为隐性感染者)。能传播登革病毒的媒介伊蚊在我国分布广泛,病毒输入后可以快速传播扩散。
• 登革热有什么症状?
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是高热、三痛、三红和皮疹。
高热:突发高烧(40°C以上);
三痛:剧烈头痛、全身关节痛、肌肉酸痛;
三红:面红、颈红、胸红;
皮疹:四肢躯干或头面部,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。
图源:广东疾控微信公众号
• 登革热流行区和流行季节
该病广泛流行于东南亚、西太平洋地区和非洲南部等热带、亚热带国家和地区。近年来,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为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传播疫情,主要来源国为缅甸、柬埔寨、印度尼西亚、泰国、老挝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和南亚国家;多分布在广东、云南等沿海或沿边地区。
登革热高发季节为夏秋季,一般自5月份开始逐渐增多,8~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。
• 何时怀疑自己得了登革热?
如果过去2周曾在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逗留,或自己生活与活动的社区、街道、甚至城市范围内有登革热发生,当出现突起发热(有时可达39°C),同时伴有以下症状之一——明显疲乏、厌食、恶心等,常伴较剧烈的头痛、眼眶痛、全身肌肉痛、骨关节痛,可伴面部、颈部、胸部潮红时,应考虑自己有感染登革热的可能。此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,并主动向大夫说明自己可能得了登革热,以尽快得到诊治,并采取防蚊隔离,防止进一步扩散。
• 如何预防登革热?
目前,登革热尚无经审批注册的疫苗上市,也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,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、早防蚊隔离是应对登革热的主要措施。
因此,如确需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,行前可做好防蚊虫叮咬准备。如准备防蚊液、花露水、蚊香、电蚊拍、灭蚊灯、蚊帐、高效低毒灭蚊药等。
资料图:防蚊虫服装。
在登革热流行地区活动时,应穿长袖衣裤,尽量选择浅色;外出使用蚊虫驱避剂等驱蚊产品,避免前往阴暗潮湿处,尽量避免被蚊虫叮咬。
选择清洁、干燥的住所,并在住所安装纱门、纱窗。出门前可以在房间使用蚊香、灭蚊气雾剂等。即使是酒店,也要注意室内灭蚊。
来源:新华社,人民网科普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543321114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3705.com.cn/a/35285.html